三伏天 | 宜伏 宜苦 宜茯
2017-08-05 10:43:00
松谷闲人
24
今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间——三伏,三伏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。史书记载“伏者,隐伏避盛夏也”,就是说,到了三伏天,我们就应该隐藏起来,尽量减少外出,宜伏不宜动。
“三伏”酷暑宜伏
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三伏天暑气旺盛,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,尤其是一天中高温时段的外出要尽量避免,注意防暑防晒。
“三伏”美食宜苦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卷鸡蛋。”这个古老谚语向我们揭示了伏天食补的一条原则——多吃面食。此外,根据五行学说所倡导的“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”颇有科学道理。从中医角度讲,苦味食物皆属于寒凉性质,具有清热泻火、祛暑燥湿、生津开胃之功,因此特别适合在炎热的夏季食用。
“三伏”补水宜茯
酷热三伏天,出门五分钟,出汗两小时。大汗泄气,不但损津液导致咽干口燥、口苦,也损气,让人出现困乏等状态,因此要注意及时补水。自古以来,借茶消暑是人们的首选。茯茶,因在伏天加工,故称伏茶,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,美称为茯茶,茯砖。三伏天,不仅适合做茯茶,也适合喝茯茶,豪饮消烦渴,慢啜修心性。一杯茯茶,一把摇扇,伴您安然度过炎炎夏日。